由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友東教授撰寫的論文《20世紀以來世界歷史分期問題探討》在《社會科學戰線》2021年第7期發表。
文章認為,世界歷史分期有其實際功用,它可將歷史進程劃分為各種有意義的事件集合或階段,以更好地揭示歷史的變化、連續性、發展趨勢和規律等。20世紀以來,國內外世界歷史領域出現了多種歷史分期觀;圍繞世界歷史分期觀展開的討論也比較熱烈。國外學界比較具代表性的分期方案,有體現“現代性”的“古代—中世紀—現代”三段論分期、以交往和聯系作為關鍵邏輯的“世界體系”和“全球史”分期、佩里·安德森的“過渡期”分期及后現代主義的碎片化、主觀化分期等。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分期方案,則有以“社會形態”演進為主線的蘇聯式世界歷史分期、以縱向和橫向“聯系”發展為主線的吳于廑—齊世榮世界歷史分期編纂實踐,和現代化—文明史的歷史分期等。國內外的世界歷史分期出現了某種呼應和共識,但要解決世界歷史分期問題,仍需要與“世界”何以為“世界”、“世界歷史”何以為“世界歷史”的因果機制探尋結合起來。
文章鏈接:
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JFD&dbname=CJFDLAST2021&filename=SHZX202107010%E2%80%8B